一位出色的單親爸爸
不久前認識一位很了不起的爸爸,跟老婆離異後,
自己將一個從小充滿天賦的男孩帶大,出國到知名學府留學。
將另一個從小就不被看好的男孩帶大,也上了國內頂尖大學。
這位爸爸本身的專業領域不是教育相關,後續的工作內容甚至讓他沒有多餘的時間。
但他仍然自己研讀了很多相關書籍,對於孩子的各種教養方式如數家珍。
由於這些出色的經驗,讓他很有意願跟人分享,數次校園分享經驗讓這位爸爸的信心倍增。
在得知叔叔的工作以後,他告訴我他也想當講師,問我有沒有什麼課程可以上或進修。
人人都可以當講師嗎?
叔叔對於他的熱情和努力給予高度的肯定,但坊間被稱為老師、講師的人太多了,
於是我問他想成為哪種講師?
這位爸爸跟我說:就是對很多人演講的那種。
那麼問題來了,這位爸爸真的適合當講師嗎?
首先,我們要定義「講師」的範圍。根據這位爸爸的情境,有以下兩種可能性:
一種是在校園班級家長間做短時間的交流與分享,還有一種是在公開的場合做分享和發表。
兩者需要的技術成分可能略有不同。
在與這位爸爸交談的過程中發現幾個關鍵要素,這些要素會影響一個講師的舞台效能。
一、邏輯性:他的故事很多,基本上都融入在自己的情境裡,說話結構發散,很難被打斷或停下,這樣較難協助聽眾聚焦。
二、親和性:雖然他有笑容、聲音也有親和力,但由於看了很多書籍的關係,在對談中用了很多專有名詞 ,很容易與聽眾產生距離感。
三、接納性:我試著在對話過程中,放進一些不同的思維,這位爸爸似乎沒有辦法跳出自有的框架接受。
實際上,若單以這三個條件來看,要成為一個對大眾演說的講師,需要非常大的努力和學習空間。
這當中還需要舞台演說技巧、邏輯結構等等專業的訓練。
若不想參與嚴肅的訓練也能成為講師嗎?
我跟這位爸爸說,我們先不要把「講師」這兩個字看得那麼重要,可以先從當一位「分享者」開始。
您試著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,然後再跟大家交流意見,藉此培養一些群眾演說和舞台的經驗。
小小的隱藏版秘密
還有一件事我沒有跟這位爸爸說…..
在叔叔培訓講師的生涯裡,這樣的親子教養主題其實有很多的講師嘗試過。
這些講師都經歷過很嚴謹的培訓和試煉,才能達到「對很多人演講」的條件。
所以有熱情很好,但能有系統性的培訓更好^^
祝福每一位想成為講師的朋友。
當講師確實是要接受專業的訓練會更好。謝謝分享
真的欸,畢竟在舞台上會有重重的狀況和變化,還是要一些技術技巧來應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