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身處一個重視顧客服務的社會,消費者的意識也不斷地被提高。我們可以很容易在各大服務的官方網路、社群行銷媒體、或是網路服務商的評論區找到表達意見和不滿的空間。以下是一個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例,或許對我們來說維護自己的權益是很重要的事情,但或許有時候選擇退一步,「為客訴按下倒退鍵」可能也是一種不同的選擇。
一分鐘的凝視
一個月前,陳大叔到連鎖通訊行協助家中長輩訂購了兩隻陽春手機,通訊行表示現貨一隻,另一隻需要調貨。經過與家中長輩討論後,決定先取現貨一隻,並於一週後再取調貨手機。現貨手機現金價直接取走,沒有發票、收據。陳大叔與負責的窗口確認了下週取貨的時間以及窗口是否當天有班。
到了一週後的約定時間,窗口沒有依約到班,更重要的是窗口並沒有交接這件事情。當班的年輕小哥,表示你的訂單上是兩隻手機,所以你必須付兩隻手機的費用。陳大叔當場傻眼,問他們沒有被交接這件事嗎?對方表示「沒有」,於是陳大叔請他聯繫負責的窗口協助處理。但年輕小哥表示他們不會在員工休假期間打擾員工。他最後乾脆跟我說,你要不要下次再來?這樣令人光火惱怒的對話,重複了三次。
於是陳大叔只問了他幾個問題,第一:你手邊有幾隻手機?一隻對吧,因為另外一隻在我手上。第二,依照任何店家的概念,你們會讓客人沒付錢就帶走手機?第三,店裡處處都是攝影機,上週幾月幾號幾點幾分,我拿了現金付款,有跡可循。這幾句確實也在合理範圍的提問。
只是陳大叔忍著「沒」跟他繼續說心裡難聽的話:窗口跟我約好人不到沒交接清楚是你們的責任還是我的?現金付款沒有給銷貨單據或證明,產生爭議是你們的責任還是我的?
就在提問完後,我們彼此對視了一分鐘之久。而且我看著他的眼睛……上過陳大叔課的人都知道,我通常只看人眉心,我會盯著對方眼睛,而且還看了一分鐘的無語,代表我真的生氣了。「你這樣看著我是什麼意思?你打算看多久?」我直接問對方。
另一位稍微資深的同仁正在招呼客人,發現狀況不對勁了,「大哥等一下,我們去問一下。」年輕小哥直接起身走進去辦公室非常久,這期間我打開google評論,打算抱怨我遇到的狀況。就在我打字到一半時,年輕小哥出來,抱了滿手商品,換了一副表情和口氣,就像沒事人一樣幫我處理手機的事情。
他進去辦公室做了什麼?或許是調監視器或許是跟原本的窗口聯繫,也有可能另一位資深的前輩提醒他面對客人的態度。總之出來以後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。還跟陳大叔有說有笑,就好像剛剛啥事都沒發生過。
末了陳大叔起身離開,年輕小哥站起來跟我行了舉手禮,「大哥,剛剛不好意思。」我說了聲「沒事,謝謝。」後離開店裡。我拿起手機,把打了一半的google評論逐一按下倒退鍵清空。
為客訴按下倒退鍵
有時候主張自己的權益或訴說自己的委屈,是一件蠻容易的事情。尤其一個是客人一個是店家,立場的蹺蹺板有時候也會很失衡。陳大叔把打算給的一星評論和內容通通刪去並不是什麼困難的掙扎,也不是什麼包容寬恕的偉大情操,只是對方如果已經明顯軟化,我還有需要再繼續跟對方計較下去嗎?
會的,對方如果是我的同仁,在場的資深同仁、年輕小哥、和原本的窗口,應該會被我電爆黏在牆壁上….這三人該有的反應和表現,通通必須再教育。在陳大叔的服務課程裡,總會提到當同仁跟客人有狀況時,其他同仁是不能旁觀任由事情發生的。但教育訓練做久了,我們很清楚許多服務業的第一線不太可能有完整的訓練才上線。所以為難他們,沒有任何好處。繼續下去得到什麼?評論區的筆戰?引發網路的共鳴?店長打電話給你道歉?其實這些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不是嗎?
一個年輕氣盛的年輕人用最後的動作告訴我,他可能已經意識到自己需要調整的地方,或許他無法以合適語言向我表達,所以他忽然態度變得很和善。至此手機拿到了,事情也解決了,再糾結那口意氣之爭,似乎也是多餘。
如果對方退了一步他心境海闊天空,你繼續步步計較,那折磨的似乎是自己。為客訴按下倒退鍵,看來得到心情自在的終究是自己。